
姊姊某一科的期末報告要看五部電影,
其中有一部是 Jennifer Aniston 演的《Friends with Money》,
今年她就是去日舞影展宣傳這部電影的。
雖然我知道明明隔天有期末考,
但是總感覺這部電影應該還滿有趣的,
除了 Jennifer Aniston 之外,
另外三個女演員也都是硬底子的演技派,
我又超喜歡 Joan Cusack 的!
所以就陪我姊去看啦!
可能是因為星期三下午的關係吧~
再加上我們選的是下午五點多的冷門時段,
整個廳只有我跟我姊兩個人。
能夠在電影院看電影看到好像私人電影院的境界,
也還真是少有的經驗呢!
片子不長,還不到一個半小時,
怪的是竟然是 R級的電影....
(確實裡面有一些其實我覺得沒必要的成人橋段啦.....)
電影結束之後,
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什麼ㄚ?」
只能說喔.....
ㄟ.....這部電影就....也還好嘛~
可能它設定的觀眾群是三十多歲以上的熟女,
所以對我這種年紀跟經歷的人來說,
只覺得它有一點在無病呻吟。
每個人的人生裡總是會遇到困難,
婚姻裡面也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有,
可是有必要那樣長噓短嘆嗎?
一開始覺得它是還滿無趣的一部電影,
也沒什麼深度,
又沒什麼隱藏的意義。
唯一有一句台詞讓我想了很久很久,
就是片中 Francis McDorman 在過了 43歲生日以後,
就一直脾氣很暴燥、很火大,
整個人也變的亂七八糟,頭也不洗。
她先生問她到底怎麼回事的時候,
她雙眼無神的說:「There is no wondering what's next.
It's like we are just waiting to die.」
除了這個角色以外,
似乎有不少人,不只是中年人,
會有這種「好像在等死、未來沒有希望」的感嘆。
我可是一點都不覺得,
有沒有希望跟你幾歲沒有太大關連,
一個人到了九十歲都還可能會有新奇的經驗,
要在十九歲就對一切事物失去新鮮感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會有那種感嘆的話,
那可能是人生太平淡、太安穩了吧!
在片中,那個角色有很好的先生、很好的孩子,
也有很親近的朋友,事業也都一切順利,
但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樣她才好像失去了動力一樣?
所以現在人越活壽命越長,
如果自己悲觀的話,
或是動不動就太安穩而忘記生命的意義,
那長壽對那種人來說,
應該是個折磨吧!
更印象深刻的感想反而是劇中角色的皮膚,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白種人愛亂曬太陽的關係,
劇中角色為求真實,
燈光跟化妝部分都沒有掩飾她們的皮膚狀態。
曬斑也就算了,皺紋也完全可以理解,
可是她們皮膚像是垮掉了一樣。
尤其是 Joan Cusack,她之前臉太瘦,
所以現在看起來好像臉皮很隨意的疊放在她骨頭上,
嚇我一大跳。
我印象中的黃種人中年婦女可沒有這樣啊!
白種人的皮膚還真的是問題一大堆,恐怖....
這部片有趣的是,
當我沉澱了一會兒,
仔細反覆思考了以後,
反而好像越能找出這部電影的意義。
其中一個就是,同樣有問題的婚姻,
(引申可以變成...同樣有困難、有問題的人生)
會不會真正變成難關、變成再也走不下去,
全部要看你自己的個性跟處理的方法。
而且尤其是婚姻裡面,
在指責對方的時候,自己應該優先檢討,
如果你根本做的跟對方做的是一樣的事的話,
那有什麼好指責的?
又有什麼資格可以要求別人?
目前還不是真正能理解這部電影,
可能它就像《喜福會》一樣吧!
第一次看的時候,年紀還太小,
沒有經歷過或體會過一些人生的經驗,
只能愣愣的看著其他的觀眾感動落淚。
等到之後突然懂了,
一回神才發現自己跟其他一樣懂了的人一樣,
久久不能自已。
現在唯一一個心得就是,
我希望我長大以後,
不要變成那樣不快樂的大人。